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进入“十二五”发展阶段。对于清障车工业来说,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自主品牌清障车在技术和质量上的重大突破。已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一重大突破也包括在选用国产装备和制造生产技术上实现质的飞跃。
几年前,日本国际经济学家长谷川庆太郎在他的文章《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中说到:中国的清障车制造公司、清障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如果不从日本把清障车用钢板、生产清障车零部件的机床买到手的话,就生产不出来所必需的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零部件和车体;如果没有日本产品的支撑,中国制造的清障车别说打入外国市场,甚至连在本国市场竞争也是非常困难的。由此他认为,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清障车工业将寸步难行;没有技术力量的生产大国的命运是:中国清障车产业发展必须依赖于从日本引进技术。
当然,长谷川庆太郎的判断并不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目前中日国力与清障车业对比早已不是当年的情形。那时中国的GDP还只有日本的一半,中国清障车产业也刚刚进入“爆发期”。现在,中国的GDP已然超过了日本,中国的清障车产销量更是早已在日本之上。那么,中国的清障车装备制造技术、清障车核心技术是不是也超过日本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国内整车商和供应商而言,国外先进的装备与技术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障,更是主机厂和销售终端考核认可的标志之一,拥有多少进口设备甚至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名誉与地位。统计显示,我国清障车工业投资额的约70%用于购买设备,清障车工业整体的对外技术依存度达60%以上。原中国清障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部长陈长年在谈到自主装备制造业时表示,提高作为清障车核心制造技术的装备技术,有助于我国从世界清障车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有利于大幅度提升我国清障车工业的核心制造力。令人担忧的是,虽然中国已成为清障车制造大国,中国自主装备制造业已经崛起,但清障车工业依赖国外装备与技术的局面并没有因此而改观。
近年来,国内在清障车自主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国内多家企业的清障车钢板已大批量应用在清障车制造领域,国内大型冲压设备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设备已可与国外先进产品媲美,国内完全自主研发的重型商用车产品已达国际水平,国内自主厂商的燃油喷射、自动变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已开始批量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