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指出,2016年中国升降车零部件的总收入达到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也很可观,但大部分关键零部件还是高度依赖国外供应商。另外,整个升降车产业链条的完善程度还不够,技术分散程度较高。“我国目前拥有零部件企业高达十万多家,但是规模在两千万以上的只有一万家左右。”也就是说,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企业集团。
张利还强调,升降车零部件创新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较弱。由于规模不够,产品附加值不高,“像电喷系统,包括增压器、电控系统,基本上只要涉及到电的一些产品,都是依赖国外的供应商。”另外,升降车零部件模块化供应能力还很弱,行业利润比较单薄,我国一万多家零部件企业,利润却只有两千多亿元。
“高空作业车做强的一个基础是把零部件做强,高空作业车的历史机遇也就是零部件的历史机遇,发展高空作业车绝不能走技术空心化的道路。”中国电动升降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本次论坛中提到“技术空心化”问题。在张利看来,中国升降车工业技术空心化不仅是单个行业的问题,涉及多个行业,原因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中国没有经历过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从2.0时代跳到3.0时代,再直奔4.0时代,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第二,一直以来,国家对整车企业支持和投入的程度远远大于零部件企业。
第三,由于整车企业品牌较弱,还不具备能力支持自主品牌零部件的发展。
第四,国家燃油法规、排放法规更新过快,零部件企业没有足够的周期开发产品。
张利强调,简单将升降车技术空心化问题归结于零部件企业,这一观点并不完全可取。“技术空心化是中国工业都需要经历的过程,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痛苦迈过去的一个过程。”
本文章来自于湖北江南升降车官方网站http://www.jtqc8.com/prodlist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