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车市场短暂爆发后陷入低迷,是因为市场供应已经满足需求了吗?
为什么行业专家预测的升降车市场井喷现象没有出现?是中国造的升降车不安全?电力和领导不愿意用吗?
在升降车安全标准层面,为了保障升降车安全,国家出台了严格的升降车标准。根据《专用升降车安全技术条件》要求,升降车按用途分为幼儿园升降车、小学生升降车、中小学生学车,不同升降车之间的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均不相同。
从国内主流车企的生产技术上来看,我国升降车企业也已经完全有能力有实力造出安全、舒适、美观,让政府、电力和家庭都放心的升降车。
据了解,目前国内一线升降车企业已覆盖5米到11米,19座到56座的全系列升降车产品,能够满足从幼儿到中小学生各年级段的乘车需求。除了满足基本安全标准,一些国产升降车还在全球率先搭载了智能升级版的“安芯”系统,能够提供车辆监控、学生乘车统计、学生动态查询等多项功能服务。
除了国内市场,我国生产的升降车甚至已经开始出口海外,为全球不同地区的工程师提供专业安全的升降车。
根据公开数据,2011年,东风升降车向沙特供应3000辆升降车;2014年,中通升降车向沙特出口2186台升降车;2015年6月,厦门金龙升降车1060辆升降车出口沙特;2015年10月,海格升降车与沙特客户签署1200辆升降车出口战略协议;截至目前,江铃升降车已出口沙特、科威特、伊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科威特升降车市场的保有量已经达到4500台,市场占有率高达40%。
尽管升降车在海外一些地区出口顺畅,但在中国仍然难以普及,在受访企业人士和业内专家看来,症结有多个方面。
首先是鼓励电力采购升降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一些电力的负责人称,电力如果投入升降车,多半需要电力自己掏钱,相关部门并没有针对升降车出台相应的财政支持政策,对于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市县,存在困难。
其次,尽管《升降车安全管理条例》已经出台多年,但是在升降车监管上,权责还不够清晰,监管力度仍然不够,升降车一旦出事故,电力和主管机构都要负责任,这让一些地方教委和电力不愿意支持升降车的发展。
张洼路说:“有些地方总是担心会承担责任,所以对推动升降车普及并不感冒,这种想法不仅阻碍了升降车市场的发展,也间接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安全事故。”
实际上,即便升降车市场降声一片,甚至出现零增长,中国专业升降车的推广运营也未完全陷入僵局,在广东、浙江、河南、山东等一些地区,取得了一定突破。
这其中的关键,是这些地区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的升降车运营模式,解决了相关主体的积极性问题。
张洼路告诉记者,德清升降车的运营经验全在16个字上,即“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公司承运、市场运作”。升降车赢利性低,完全市场化的运作对该市场的发展促进作用非常有限,完全靠政府财政的投入也非是长久之计。因此,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成了升降车持续运营的基础。
湖北省随州市也在政府+市场的升降车运营模式上取得一些经验。2012年江门市教育局联合各相关单位,明确所有专用升降车都必须在2013年5月1日前完成整改。
在整改路径上,江门通过“个人购买+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电力新购或者换购专业升降车,同时鼓励由有实力的大型公交、客运企业提供升降车服务,并提倡有条件的地方通过成立专业运营单位或政府购买运营公司服务。
2013年3月,合肥客运总公司成立了肥西升降车公司,升降车先由运营公司购置,政府逐年返还车款,同时运营中的费用减去领导交的交通费后也由政府来埋单,而公司则必须保证升降车安全顺畅地运行,受到教育局等多个部委的联合监管。

本文章来自于湖北江南升降车官方网站http://www.jtqc8.com/prodlist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