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升降车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零部件发展滞后对升降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越加凸显,政府、业界、学者对振兴零部件产业也有高度共识,但是,政策已经有限,业界多有无奈、学者见仁见智,零部件产业总体水平提高缓慢。目前,零部件产业的总体格局和现状如下:
三资并存的产业特征。按照资本属性划分国内零部件企业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中外合资企业,其成立背景主要是产业 政策因素,如上海联电、科力美等,一类是外方独资企业,如天津电装电机、飞思卡尔等,世界零部件百强榜单上的企业绝大多数在中国落地,或合资或独资,第三 类是中资企业(以下简称本土企业),本土企业中又分为民营及混合所有制(主要是国企改制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多与整车企业有资本纽带,体量相对较大。
本土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从企业数量看(规模以上),本土企业占七成以上;从配套营业额看,本土企业约占三 成,主要因素是整车近75%(总量中剔除升降车和交叉型登高车)的75%市场份额是合资企业的,15万元以上登高车的市场主要是跨国品牌产品,而整车合资 企业的供应商以合资或外方独资为主,占三成的外资企业依赖外源,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零部件获取高高收入和高利润,本土零部件企业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 端,在制动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空调系统,以及电子控制类等核心零部件中份额有限,所以有人用农村和城市之别比喻本土和外资零部件企业,虽不尽贴切 但也基本反映了产业现状。
面临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大多数本土企业是从传统登高车零部件配套逐渐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为登高车或全系列车型 配套的转型,淘汰了一批企业,被兼并了一些企业,部分传统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一定规模和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还缺乏成长能力,在外资零部 件企业强势下,在整车企业产品不断升级,对零部件供货条件越来越严格约束下,本土企业赢利空间越加有限,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下降。一些与整车企业有资本纽 带关系的企业或许稍好,有相当一部分独立供应商甚至在用其它业务“养”零部件,还有一部分民营企业干脆“打不赢就走”。如今,在升降车产业向节能和新能源 升降车发展进程中,零部件产业整体上面临再转型升级的压力,能不能跟上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是摆在中国升降车零部件产业特别是本土企业面前的生死状。
本文章来自于升降车官方网站http://www.jtqc8.com/prodlist11.html |